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金财配资,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愿这篇文章带给你愉快的阅读体验。
抢银行、绑架勒索等行为,在任何国家都会遭到严厉的惩罚。如果说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曾经做过这些事,恐怕很少有人会相信。那么,这个“法外狂徒”是如何成长为苏联的最高领袖呢?
从某些角度来看,斯大林的童年和希特勒有不少相似之处:他都出生在平凡的家庭,且家庭并不幸福。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的一个东正教家庭,但他的到来并没有给家庭带来多少欢乐。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两个哥哥相继去世,而父亲对他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
斯大林的父亲是个鞋匠,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家庭生计,且由于生活压力过大,他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变得暴躁易怒。年幼的斯大林因为身体虚弱,常被父亲认为会像前两个兄弟一样早逝。父亲时常借酒发泄,辱骂和殴打斯大林,尤其是在斯大林得了天花,左手残疾后,生活的痛苦更加加重。
展开剩余86%11岁时,斯大林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酗酒成性的父亲在一次打斗中丧命,留下母亲和他相依为命。尽管父亲的死让他摆脱了父亲的虐待,但家庭收入的缺乏让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只能依靠母亲微薄的收入过活。
斯大林的母亲凯克早就希望他能成为一名东正教的神父,但父亲总是阻止她。父亲的去世让斯大林逃脱了继承父业的命运,母亲将他送到东正教的教会学校读书。对斯大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他终于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并首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思想。
斯大林在学校的表现非常突出,尤其在演讲和唱诗方面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吸引了许多注意。他的母亲和老师都认为他有潜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父。然而,斯大林因未能按时缴纳学费而被学校停学。事实上,他之所以被开除,是因为他公开表示要推翻沙皇统治,并频繁参与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早已被列入学校和政府的“黑名单”。
当凯克得知真相时,她并没有严厉批评儿子,而是劝他不要做出这种超越家庭能力的革命举动。她认为像他们这样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根本无法推翻沙皇的统治。凯克并不知道,斯大林正是凭借着这样的信念,参与了未来的革命,最终推翻了沙皇统治。
离开学校后,斯大林并没有像父亲一样做鞋匠,而是通过熟人关系,在当地的气象观测台找到了一份低薪工作,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活动中。年轻的斯大林言辞激烈,具有煽动性,很快便成为了革命活动中的重要人物。此后,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并成功组织了巴库地区的石油工人大罢工。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发生了分裂,斯大林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并在不久后的党大会上见到了列宁。在列宁的影响下,斯大林坚信革命最终会获得胜利。尽管革命活动已经威胁到沙皇的统治,政府也开始对革命活动进行镇压,但斯大林并未放弃。
为了为革命筹集资金,斯大林甚至采取了抢劫银行的手段。他策划并实施了对迪比利斯银行的抢劫金财配资,获得了30多万卢布。抢来的资金被他藏在气象台台长的椅子里,成功避开了检查。此外,斯大林还曾对富商、资本家进行绑架勒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法外狂徒”。
然而,斯大林将这些非法所得全部用于革命活动,列宁也对斯大林的行为并未提出明确反对,甚至有些“默许”他的做法。由于这些行为,斯大林多次被捕,成为政府监狱的常客。他一共被捕了七次,但因为证据不足,政府只能以“参加革命活动”为由将他流放六次,其中五次他成功逃脱。
1916年,斯大林险些被强制征召参战,幸好因为他的左手残疾而未被征兵。最终,随着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权,斯大林得以回到家中。由于他为革命提供了资金支持,再加上那一段令人称奇的越狱经历,斯大林在党内的地位迅速上升。即便在1912年党内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缺席,他依然被推选为中央委员,并开始在中央局工作。
此时的斯大林不再是那个被父亲虐待的孩子,也不是那个抢劫银行的“法外狂徒”,而是成为了能够影响国家命运的关键人物。
那么,斯大林成为最高领导人的道路是否顺利呢?
其实,斯大林在政治上并不是始终追随列宁,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立场。在列宁的领导下,斯大林不仅帮助列宁成功逃避了临时政府的追捕,还承担了党政工作的重任。列宁病重后,斯大林得到了更多的权力,并逐渐成为党内的核心人物。
列宁的健康状况日渐恶化,他的“接班人”名单中出现了斯大林、托洛茨基和加米涅夫等人。尽管列宁对斯大林提出过批评,认为他“脾气暴躁、不团结同志、过于看重权力”,但依然肯定了斯大林的贡献。
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凭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优势,迅速开始了与托洛茨基的权力斗争。他用一系列策略打压了托洛茨基和其他政治对手。特别是在列宁葬礼期间,斯大林通过一场巧妙的计谋,成功让托洛茨基错过了葬礼,进一步削弱了托洛茨基在党内的地位。
此后,斯大林将那些曾与托洛茨基联合的反对派如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一一“打倒”。通过这场“权力清洗”,斯大林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将所有政治对手扫除,最终稳固了自己在苏联的统治地位。
斯大林从一个“法外狂徒”成长为苏联的最高领袖,这一过程展示了他强烈的野心、过人的政治智慧,以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手腕。虽然列宁曾对斯大林的个性有所警告,但他却没有预见到斯大林最终会如何将自己的野心转化为权力,最终主宰苏联的命运。
斯大林的政治生涯,正如列宁所说,他既有能力,也有野心,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历史的洪流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发布于:天津市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