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率领“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迅速向北推进,前锋一度逼近鸭绿江。为了保卫祖国,志愿军在彭德怀的领导下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参战,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当时,美军在空中占据绝对优势,志愿军既没有飞机优配交易,也缺少足够的高射炮进行有效防空。为确保安全,志愿军选择了大榆洞作为总部。
大榆洞曾是一个废弃的金矿,里面水多且不能使用,工作人员只能在洞外搭建简易的木板房,彭德怀和邓华等人就在这里办公。为了防止敌机空袭,洪学智指挥在木板房附近修建了防空洞。随着第二次战役的爆发,战线逐渐推进,彭德怀决定将司令部迁至前线,并提出要求:“军长能够在一个晚上汇报完情况后,顺利返回前线。”根据这个要求,司令部被迁至玉泉站。玉泉站并非车站,而是一条约200米长的隧道,环境阴冷潮湿,条件极差,彭德怀、邓华和洪学智等人依靠蜡烛照明,指挥第二次战役,成功将美军赶回三八线南侧,从而扭转了战局。
在第三次战役前,志愿军总部再次前移至君子里,这里也是一座废弃的金矿。严冬时节,气温降至零下30度,洞内寒冷刺骨。为了抵御严寒,大家紧挨着睡,地上铺着稻草或玉米秸,穿着衣服就寝。1951年2月,志愿军司令部再度前移至上甘岭。此时,志愿军的参战部队增多,很多资深指挥员也来到朝鲜。邓华十分谦虚,曾在4月16日给毛主席写信,建议由陈赓担任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宋时轮担任第二副司令,自己担任第三副司令。毛主席和彭德怀未同意,经过一个多月的考虑,陈赓担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宋时轮为第三副司令,邓华仍然担任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期间他指挥了横城反击战。
展开剩余68%两个月后,志愿军司令部再次迁移,搬到空寺洞,这里同样是一座废弃金矿。由于洞内湿气重,许多人患上关节炎。彭德怀和邓华继续指挥第五次战役。1951年9月优配交易,志愿军司令部再度迁至桧仓郡,这里是志愿军的最后一个驻地,使用多年。
桧仓郡也是一座废弃金矿,洞内长约100米,宽约5米。工作人员将洞内划分为几间小隔间,彭德怀和邓华等人在这里办公。半年后,彭德怀回国治病,陈赓暂代志愿军司令,随后他也被调回国筹建哈军工。邓华继任志愿军代司令兼代政委,并再次给毛主席写信,建议由粟裕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毛主席考虑后,未同意。后来,邓华正式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全面负责志愿军工作,他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和横城反击战,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春,邓华从朝鲜回国,出任沈阳军区司令。刚到任,他就对相关干部发火,批评道:“你们不该让我住这样的房子!”为何邓华在刚到沈阳军区时就发火呢?原来,军区的领导为他安排了原关东军司令部的一座三层小楼,并进行了装修。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的条件非常艰苦。美军掌握制空权,飞机常常昼夜轰炸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许多物资滞留在鸭绿江边,战士们的吃穿住行都面临巨大困难。在长津湖战役中,许多战士每天只能吃冻土豆,衣物不够,许多人因此冻死冻伤。
尽管邓华是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他的条件也未必优于普通战士。为了防空需要,志愿军司令部时常设在废弃的矿洞里。与延安的窑洞不同,矿洞阴暗潮湿,空气稀薄,长时间呆在其中对健康不利。邓华亲自上过前线,他深知志愿军的艰难处境,因此对浪费十分反感。军区安排的三层小楼让他感到不安,想到朝鲜战场上战士们的苦难,他忍不住对相关干部发火:“你们不该让我住这样的房子!”
最终,邓华要求重新安排住所,只要能放得下办公桌和床就行。那栋三层小楼被改成了军区招待所。不久,邓华召集沈阳军区高级干部开会,讲述抗美援朝中的艰难处境,号召大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在沈阳军区工作了五年,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发布于:天津市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